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正规365体育投注_bat365在线登录官网_365平台官方版下载

        政府信息公开

        全文检索
        索引号: 11411400005837408Q-sqsczj-00000058 发布机构:
        生效日期: 2023-03-31 废止日期:
        文 号: 所属主题: 年度计划总结

        2022年工作总结

        来源: 发布时间:2023-03-31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        2022年,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、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,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“疫情要防住、经济要稳住、发展要安全”的重大要求,认真落实国家、省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,加强财政资源统筹,积极组织财政收入,持续优化支出结构,着力保障改善民生,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,全市财政运行总体平稳,为全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        一、发挥财政职能,支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

        一是大力争取上级资金。全市争取政府债券、转移支付等各类资金543.7亿元,其中争取政府专项债券139.7亿元,规模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,有力支持了我市稳投资、补短板、促发展。二是支持重点项目建设。全市筹措各类资金164亿元,支持我市教育、卫健、交通、水利、城市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,有力保障了全市重大项目和民生领域资金需求。三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。认真落实各项减税降费和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,全市增值税留抵退税40亿元。用足用好房租减免、政府采购、财政贴息、融资担保、购房补贴、促进消费等财政政策,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。四是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。加大科技投入力度,推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,全市科学技术支出完成12.9亿元,支持企业研发、重大科技项目和创新平台建设等。全市筹措资金1.2亿元,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高质量发展,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。

        二、坚持人民至上,着力保障改善基本民生

       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,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完成390亿元,各项基本民生政策得到较好保障。一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。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58.2亿元,支持高校毕业生、农民工、就业困难人员、退役士兵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,保障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,适当提高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,及时足额拨付社会救助资金,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。全市住房保障支出完成19.7亿元,支持棚户区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,改善居民住房条件。二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。全市教育支出完成92.1亿元,支持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,支持做好中职扩大免学费和中职、高中助学金发放工作,持续改善学前教育、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办学条件,落实高校生均拨款制度。三是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。全市卫生健康支出完成86亿元,支持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,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,支持卫生健康人才培养,促进疾病预防。其中全市财政筹措疫情防控资金13.5亿元,支持科学快速处置突发疫情,强化对疫苗接种、防疫物资采购等资金保障。四是支持改善生态环境。全市节能环保支出完成5.5亿元,支持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支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。认真落实生态补偿机制,及时兑现财政奖惩措施,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支持社会事业发展。全市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完成3.3亿元,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、文物保护及博物馆、纪念馆、图书馆、文化馆等免费开放。

        三、持续精准发力,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

        全市农林水支出完成71.3亿元,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支持农业强市建设。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。保持财政投入总体稳定,全市统筹整合涉农资金25.9亿元。在2021年度全省绩效评价中,我市获“优秀”等次,获得省奖励资金4247万元。二是支持保障粮食安全。全市筹措资金37.8亿元,落实耕地地力保护、农业保险、种粮农民和农机购置等惠农补贴政策,对产粮大县、产油大县、生猪调出大县进行奖励,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。三是支持乡村建设行动。全市筹措资金16.7亿元,支持“四好农村路”高质量发展,支持农村公益事业、基础设施提档升级,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,改善了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。

        四、强化底线思维,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风险

        一是兜牢基层“三保”底线。坚持“三保”优先原则,将国家标准的“三保”支出足额纳入预算,加强对县(市、区)“三保”预算审查和支出监管,强化库款调度,确保了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按时发放、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、各项基本民生政策落到实处。二是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。积极筹集偿债资金,有序化解政府存量债务,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,全市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。

        五、聚焦提升效能,稳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

        一是深化省财政直管县管理改革。顺利完成改革相关划转基数核定工作,新旧体制顺畅衔接、县级财政平稳运行。二是全面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。建立以项目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,实现了预算编制、执行、核算、内控、绩效、监督等全流程管理。三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。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的指标体系和工作机制,基本建成全方位、全过程、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,不断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。四是加强政府采购和投资评审。开展政府采购和投资评审改革创新试点,进一步完善制度、优化流程、防范风险,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,提升政府投资评审效能。五是开展财经秩序专项整治。加强财经领域违法违规问题整改,规范财政管理,严肃财经纪律,确保财政资金安全、规范、高效使用。六是落实国有资产报告制度。积极向市人大报告2021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,推动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。


        【打印正文】
        分享到:
        【字体: